首页 > 学会动态

林喆副会长应邀参加“中国学论坛”并作专题发言

发布日期:2019-08-21 23:00:00

      2008年9月7日—9日,学会副会长林喆受邀参加了于上海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学论坛”。林喆教授在第四分会作了题为 “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谐文化’建设” 的专题发言,发言引起国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受到一致好评。

    林喆教授指出,“和谐文化”的提出有一前提,这就是“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和谐社会”作为执政党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所提出的理想目标和概念体现出一个政党理念成熟的阶段性,以及一个国家制度文明所达至的程度。它的提出是对现存社会生活各种矛盾做出的一种反应。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原来积累的和新增加的矛盾日益突现,暴露出社会中存在着的种种不和谐,它们从不同角度表明,社会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富足,还得和谐各种关系。“和谐社会”的提出既是对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和谐的反应,也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观念的彻底否定,其本质和核心是共同发展。

    “和谐社会”概念是在全球化浪潮背景下提出的。国际社会的变化在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推动着政治和文化在各个层面上的多元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在坚守本国独立发展特点之时,被时时卷入世界格局之中,朝着更为开放、更为宽容、更易渗透的模式前行,这便为和谐理念的提出提供了一个国际背景和实践的平台。

    关于一国内“和谐社会”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横向、纵向和纵横交错)十五个方面。一国内和谐社会的实现期待和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达到一种境界——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社会与自然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和谐状态。“和谐社会”的提出有助于和谐的国际环境的形成,它的形成又有赖于和谐的国际环境的形成。

    就国际层面看,国际关系层面的和谐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全球化浪潮背景下的各国来往需要一种和谐文化,将和谐文化推向东亚社会,乃至国际社会,有助于中国人民与东亚各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理解、宽容、互谅、互爱、帮助、合作和团结,有助于国际社会和谐精神的形成,有助于世界的安全和和平。中国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和谐文化的建设,而一国内和谐文化的建成,又总是与国际社会和谐理念的形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