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26至28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议题是“全球腐败的严重性、原因和对策”。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主任约翰·桑德吉、俄罗斯联邦调查委员会副主席菲奥多罗夫等官员,以及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戴玉忠等也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秉松以本届论坛执行主席的身份发表了题为“全球腐败的严重性、原因和对策”的主题报告。他从三个部分论述了全球腐败的严重性及其特征,阐述了全球腐败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全球腐败的对策。
报告认为,腐败不仅破坏了统治权力的合法性,而且还造成合法性危机或者合法性的丧失。腐败破坏市场经济,阻碍社会发展,使全球无数贫困的人们进一步贫困化。腐败也阻碍社会民主,加深社会不公。
报告指出,产生腐败主要原因是,腐败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随着公权力和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深入,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存在着滋生腐败的温床。他认为,在政治方面,民主与腐败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必须加强社会的民主,民主兴邦,腐败倾国;在经济制度方面,市场和市场导向的观念向道德领域和社会领域入侵,破坏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扭曲了人性,腐蚀了人的心灵,败坏了人们的道德品质,污染了社会风气。报告还指出,对于腐败,既不能单纯的惩办和打击,也不能消灭腐败,而是对腐败进行预防和控制。
他指出,预防和控制是两个类型的目的,“预防目的”是力图减少腐败的机会和减少社会和政府受到腐败渗透的可能。“控制目的”是谋求通过对腐败分子的审判和处罚,追查和没收通过非法活动积累或用于非法活动的资产,削弱和瓦解腐败的力量。他最后呼吁全世界的人民应当联合手起,共同抵制腐败行为,而预防和控制全球腐败最根本的对策就是改革。
报告还认为,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预防与控制腐败的法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与会者围绕“全球腐败的严重性、原因和对策”的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就各自的国家和地区遇到的腐败问题,以及面对腐败所采取的策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讨,并对各国和地区存在的腐败的新特征和新动向,以及采取的新政策相互交流。据介绍,“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是目前国际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犯罪与刑法的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