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三亚学院主办,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三亚学院法学院、三亚智库联盟承办的“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暨数字法治人才培养论坛”在三亚学院成功举办。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来自全国各地政法机关领导、高校专家学者、法律专业人士,聚焦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协同推进,围绕自贸港法治建设及数字法治人才培养等内容,探讨法治保障的创新路径与数字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开幕式
△中组部原副部级巡视专员、中央第三轮巡视第四巡视组组长马瑞民致辞
中组部原副部级巡视专员、中央第三轮巡视第四巡视组组长马瑞民在致辞时指出,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各项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路径,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使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生动诠释。要围绕法治保障推动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法治人才的培养步伐,为自贸港建设注入新动能。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致辞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在致辞时强调,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背景下,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各环节,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学教育应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积极回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对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知识体系与教材教学体系深度融合。自贸港数字法治人才培养要“根植海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过与相关企业、行业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国际化的法治人才。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海南省慈善总会会长陆志远致辞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海南省慈善总会会长陆志远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立法改革,完善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进一步凸显法治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速培育数字法治人才,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要依法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助力自贸港建设全面提质升级,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
△三亚学院校长沈建勇致辞
三亚学院校长沈建勇在致辞时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治保障方向和理论实践指导。三亚学院将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积极对标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探索法学教育与法治实践相融合的新路径。法律人才培养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培养模式,引入数字化教学设备和资源,使学生通过实践机构和平台掌握数字化工具与技术,提升数字化素养和法治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及机构的深度合作,开展法律人才培养项目,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
专题研讨(一)
专题研讨分为两个单位。第一单位的主题是“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作主旨发言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在以《以高质量法治保障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主旨发言时,从“有法无法”“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成本问题”“高等发展应聚焦于高质量发展”三个层面,深入阐释了法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他通过生动案例,聚焦发展导向、实际需求和法治体系监督等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法治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持续性发展和稳定性发展的双重视角出发,提出保障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赵万一作专题发言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赵万一在以《自贸港发展法律促进的公司法保障》为题作专题发言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公司法的适用实践,深刻阐释了市场经济体制在保障资金自由流动和促进贸易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他围绕公司法的适用解释与制度创新,探讨了如何通过公司法的制度设计更好地服务于自贸港建设。他表示,制度既是生产力,也是影响力,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作用,是提升自由贸易港建设质量的关键。在推动自贸港建设的过程中,应给予公司法更高的关注度,以确保制度保障与实践需求相契合,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琦作专题发言
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琦在以《以实践为导向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专题发言时,结合海南大学的实际经验,提出法治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法律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随后从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一是通过模拟法庭强化法庭规则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二是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法治人才培养注入全球视野。他表示,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机制是提升法学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为自贸港法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夏君丽作专题发言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夏君丽在以《海南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为题作专题发言时,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司法在服务和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以更高的政治战略和更强的大局意识,服务和保障海南计划的建设”;二是“以更优质高效的工作和更扎实的改革举措,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她结合自贸港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从“聚焦五个增强,突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努力打造经济生产力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总书记关于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法律流程环境”等方面,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海南省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潘文壮作专题发言
海南省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潘文壮在以《聚焦主责主业 强化服务保障 努力以高质量司法保障自贸港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作专题发言时认为,服务和保障先进生产力发展是人民法院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法治职责。人民法院应在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新型经济关系保护及授权主体合法权益保护中发挥好作用,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以高质量司法保障先进生产力发展,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主任王兴安作专题发言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主任王兴安在以《雪中的玫瑰——以法律监督护航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专题发言时,系统解读了三亚检察机关在服务自贸港建设中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严惩凶手为发展”“追赃完成规范书写”“净化环境 为发展清障排堵”“开展法治宣讲 为法律发展强身健体”等内容。他表示,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要努力实现“让侵害人感到法律的威严的同时,让被害人感到法律的温暖”的既定目标。
△三亚学院法学院教授禄正平作专题发言
三亚学院法学院教授禄正平在以《论市场主体自治与政府市场规制的相互关系——兼议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执法保障》为题作专题发言时认为,政府市场规制与市场主体应保持边界清晰,监管应体现谦抑原则,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干预。他建议政府逐渐减弱或者剥离一些行政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和工会等社会组织进行协调。呼吁政府在大胆改革的同时,避免过度惩罚,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和法治氛围。
△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汪印琪作专题发言
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汪印琪在以《制度创新与海南国际商事调解》为题作专题发言时,阐明海南国际商事调解既是典型对标高水平经贸规则的产物,也是制度创新和制度开放的必然选择。在简要介绍调解中心和海南国际商事调解发展现状之后,提出海南商事调解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在于保持开放的姿态,积极与国际商事调解规则接轨,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提升,进而完善相应工作制度,扎实有效推进自贸港建设。
△三亚学院法学院教授姚轩鸽作专题发言
三亚学院法学院教授姚轩鸽在以《财税法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机理探寻——兼论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对策》为题作专题发言时,重点解析了财税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财税法治由财政和法治两种职能构成,其中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法治作为法制的实现过程,它是国家治理的重器。财税法治要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就必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统和财税法治系统的两端互动。针对我国财税法治现状,要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亟待从“物质财富活动”“文化产业活动”以及“法治与政府对接”三个层面完善。
△海南建亚律师事务所主任高华阳作专题发言
海南建亚律师事务所主任高华阳在以《自贸港法治保障中之仲裁先行》为题作专题发言时表示,自由贸易港在促进经济安全流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国际商事纠纷,这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自贸港建设应注重前瞻性准备,特别是在仲裁机制的国际化问题上。为此,他建议从三个层面予以完善:“对标国际先进高质量仲裁机构,完善和建设适应自贸港发展的仲裁规则配套制度”“做好人才支配和培训工作”“提前预测并形成统一的具有自贸港特色的国际商事仲裁处理标准”。
专题研讨(二)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数字法治人才培养”。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院长、教授陈文彬作专题发言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院长、教授陈文彬在以《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引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为题作专题发言时认为,基层治理的完善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而社会治理人才的培养则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法治人才的培养需要聚焦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耦合匹配的内在逻辑。法治教育应对标高质量复合型法治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打造综合知识背景的基层治理人才,以满足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为推动社会治理高效化和法治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亚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刘雅斌作专题发言
三亚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刘雅斌在以《自贸港应用法学人才培养:“五措并举”的法学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专题发言时表示,“五措并举”的法学协同育人机制是一种系统化的法学教育模式,注重五大措施的协同推进和整体实施。他认为,这一机制的完善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破除隔断,教研并举,学科专业协同”,推动教学与研究的深度融合;二是“共享互鉴,通专并举,课程资源协同”,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三是“理实兼顾,突出实务,理论实践协同”,强化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的紧密结合;四是“二级合并,管教共进,院校协同”,促进学院与学校在管理和教学上的协调发展;五是“产教适配,渐进有序,校地协同”,推进教育与地方产业的有机衔接,为法学人才培养提供更高质量的支撑。
△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张霞作专题发言
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张霞在以《海南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为题作专题发言时认为,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是海南自贸港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世界一流自由贸易港建设目标的迫切需求。她结合自贸港实际,从“服务自贸港生态环境建设”“法学人才培养应面向基层”“培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人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上海市荣业律师事务所主任王超强作专题发言
上海市荣业律师事务所主任王超强在以《应用法学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以律所合作基地为视角》为题作专题发言时,结合律师事务所用人实际,提出数字法治人才培养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遵循法治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社会治理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寻求可持续的培养路径。
△河南国基(海口)律师事务所主任张书惠作专题发言
河南国基(海口)律师事务所主任张书惠在以《以实践为导向 培养新时代法学人才》为题作专题发言时,从自贸港法律人才需求现状出发,提出数字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应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律师应积极融入法学人才培养过程,承担起“法学人才培养导师与引路人的角色”,发挥律师在法学人才培养中的多重作用,为自贸港的法治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现场
24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以《法律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题作了专题讲座。他指出,数字时代背景下,数据成为核心资产,全世界实现高度互联互通,智能化、个性化体验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促进了技术的融合创新,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模式和就业模式,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法治的变革。他强调,未来法治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包括“数据隐私及安全”“算法偏见与公平”“就业结构变化与失业”“数字伦理与法律”“社会文化诉求”“新型犯罪出现”等方面。他认为,法律职业的转型路径蕴含于“法治的数字化”及“数字的法治化”两大方向。一方面,推动法治体系全面迈向数字化;另一方面,确保数字技术在法治轨道上的规范应用。他强调,应对这些风险与挑战需要采取三项关键举措。一是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培养人工智能与法律交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促进法治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挖掘技术助力法治创新的潜力;三是划定底线,实行审慎监管,以平衡技术创新与法治秩序之间的关系,为法治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本次论坛活动由三亚学院副校长朱沁夫主持。与会嘉宾纷纷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分享了各自观点。大家一致认为,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要坚持“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动自贸港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文/图: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