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规范法律实施行为”论坛暨《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教授王伟出席会议并作“加强法治思维: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构成”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我国长期以来法治实践的系统总结和提升,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念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并将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作为对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
一、法治思维的理论创建
法治思维是特定主体以法治理念为基础,运用法律规范、原则和精神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作出决定的思维模式。树立法治思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崭新要求。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历次重要文件或会议都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执政本领,并将法治思维确立为与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并列的五大思维方式之一。2019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也明确提出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十一个坚持”,其中要求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
因此,加强法治思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和必要组成部分。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
法治思维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特征:
1、法治思维要服务于以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目标。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建设法治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目标,要求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工作人员切实树立法律至上思维、依法行权思维、权利保障思维、正当程序思维、维护契约思维、公平正义思维等重要的思维方式。
2、法治思维以领导干部为主体。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关键是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要守法律、重程序,这是法治的第一位要求。二是要牢记职权法定,明白权力来自哪里,界限划在哪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三是要保护人民权益,这是法治的根本目标。四是要受监督,这既是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也是对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制度保护。总体来看,法治思要求我们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把权力用于服务民众,造福民众。
3、法治思维以五类实践为基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法治思维包含五个层面的实践,即: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确保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三、法治思维的养成路径
法治思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问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去推进。同时,法治思维也是一项全新的思维革命,要求我们树立全新的法治观念。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最关键的就是要反对人治思维。从人治思维到法治思维的转变,实际上就是从过去的角色权威向法治权威的转变。法治思维的养成路径主要有:
其一,靠认识。法治思维是在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基础上的升华,也是对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出的更高层面要求,要通过学法、懂法、说法来深化对法治思维的认识,切实将法治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靠实践。按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要求,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用法的自觉性,提高执法的准确性,强化守法的自律性,从而通过法治实践催化法治思维,推动各方面的工作。
其三,靠制度。树立法治思维,不能仅仅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的高度自觉,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程序机制、监督机制等制度,从而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要求转化为制度约束,使领导干部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