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张勇:“习近平法治思想特点的学习体会”

发布日期:2021-06-05 14:38:12

2020年12月19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规范法律实施行为”论坛暨《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行为研究会副会长张勇出席会议并作“习近平法治思想特点的学习体会”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两次重大突破。第一次突破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的划时代创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在民主法治建设中表现出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方针,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特征思想,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思想,提出了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从严治党依法反腐思想,提出有权必有有责,有责比担当,失责必追究等等。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第二次突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划时代创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既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又要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和法治进步提升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科学系统地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系统化、成熟化和定型化。在此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随着法治实践的发展不断得以丰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完善不断得到检验,最终于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可谓顺理成章、集于大成。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崭新实践,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遵循,下面谈谈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特点的体会。

1,关于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法治中国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


2,关于法治建设总目标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党和国家进行法治建设的目标如何,如何看待和解决法治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便成为中央决策和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中国原创性概念和核心命题的提出,抓住了大国法治建设的牛鼻子和总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法治实践创新和法学理论创新的统一,为提出和衍生更多具有时代性、标识性、融通性、原创性的概念和命题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土壤。

3,关于改革发展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在法治实践中我们愈益深刻地体会到,改革与法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不可偏废。法治对于改革具有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改革对于法治则具有除去旧法、建立新法、完善机制和创新制度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做到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另一方面,把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相统一,通过改革完善国家各项制度,实现法治现代化。法治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基础和保障的地位,改革则是其他三个全面的直接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改革中发生,在改革中成长,在改革中完善,在改革中走向成熟。

4,关于法治和德治的关系问题。西方法治实行法律与宗教相结合的模式,阿拉伯国家实行法律与宗教一体化的模式,中华法系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治国经验是德法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中国历史上,凡德法结合得比较好的朝代,都能长治久安;凡结合得不好的,要么短促而亡,要么天下大乱。对优秀中华法律文化传统,我们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各个环节,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进步、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文化,形成德法共治、德法融合,这是在世界范围内最具中国特色的法治经验。

5, 关于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问题。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中国的法治,关键也在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一思想一方面借鉴了中国历史上久已形成而在今天仍然有效的“民以吏为师”的传统,另一方面突出强调了要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应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具有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依法执政才能实现,依法治国才有保证。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统一,使纪法衔接、纪法贯通,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

6,关于在法治建设的道路和旗帜问题上。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因此,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称之为“管总的东西”和“一条红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这个核心要义,明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性质和根本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上了鲜明特征和标识。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旗帜和标识,具有方向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7,关于始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推进法治建设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唯物论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了解中国国情,国情意识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出发点,不管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法治建设都有体现。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提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常态、精准扶贫、新型大国关系等都是立足中国实际提出的新概念、新理念,十分接地气,概括性又强。在法治建设中,他也一以贯之地强调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他说,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一直重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因此提出要在依法治国过程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针对中国古代丰富的法制智慧和资源,强调要注意研究古代的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的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

8,关于当前束缚全面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坚决推动法治改革的政治勇气和坚定态度。在许多领域已经出现利益格局固化的情况下,改革是对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一定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尤其是法治改革主要涉及公检法司等国家政权机关和强力部门,社会关注度高,改革难度更大。对此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有着充分的认识和勇往直前的决心。他说,改革哪有不触动现有职能、权限、利益的?在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做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决定,那还不如不做。必须直面问题,聚焦问题,针对法治领域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社会各方面关切。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许多都是涉及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调整的“硬骨头”。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凡是写进决定的改革举措,都是党中央看准的事情,都是必须改的。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如今,随着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全面依法治国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

9,关于始终贯穿着落实精神。注重抓落实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特点,他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在法治建设领域,在讲到任何思想、方针或原则时,他都善于把这些思想、方针或原则落实到具体制度和工作中。例如对于坚持党的领导,他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对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他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对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系统性工程,他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落实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部署和展开。在党对法治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之外,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这意味着要把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具体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架构中,有助于为法治实践提供人力智力队伍方面的支撑;要求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保障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的细化和落实。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未来,面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责任编辑:汪国强】